大周官员之俸禄实在是过低,一品大学士之年俸不过六百多两,较之于汉家丞相必定封侯,年俸万石,可开府自行设置官吏、护军,且能行文拿捕天子近臣之威风,真真是相差万里之遥。`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
便是相较于宋人之宰相,大周的大学士于实权之上亦相差甚远。
莫要再提宋人给予文臣的那些优厚待遇了。
宋之宰相,年俸表面上仅有数千两。
然此外尚有禄米、绫、绢、棉、薪、炭、盐等粮食与生活物资的发放。
再者,从宰相至执政,有百人至七十人的随员,皆由朝廷供给薪俸粮食与衣袍,连马匹亦包含在内。
尚有供给、赡家钱、马刍、给卷、茶酒厨料、公用钱等额外的补贴。
此外,从宰相至县官皆分配职田,其数量从数千亩至几十亩不等。
这般待遇……
也未曾听闻宋时有哪个官员嫌官俸过高而不欲接受的。
如今大周那少数的几个可憎之人,为了博取名声、刷出存在感,己然成了众矢之的。
自然,许多人亦是心中明白,那些闹着不要养廉银、不同意火耗归公之人。
并非是为顾及少数贪官之利益。
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便是那官绅特权,亦即优免权之争端。
一旦朝廷完成大半新政,终究还是会走到这一步的。
明眼之人皆能看得出来。
此一步方为必争之大势。
一旦落败,自宋至明再到大周,数百载间所累积的文官一脉的真正优势,便要消失半数有余。
此乃最为要命之处,于许多大家族而言,此点是务必要争的,甚至是拼却性命去相争!
那朱国瑞等一干人,多半是出身于寻常中产之家,甚或是贫寒小户。
若其出身于大家族,也不会被发落至危险的辽东来了。
大家族出身之人,科考成绩但得中等,便可留于京师为官。
每次考核皆列上等。
十来年的光阴,悄无声息间便至西品甚至三品。
而后转任一两处外职,离京即为巡抚,再至总督,归京便是侍郎、尚书。~萝+拉?晓~说¨ !庚·芯\醉¨快′
所瞄准者,便是那内阁之位。
此才为大家之风范,雍容华贵处尽显世家之底蕴。
唯有像朱国瑞者,亦包括贾雨村这般之人,要么竭力攀附,要么只得咬着牙实干。
彼等对新政主体大体持支持之态度,然待到真要削减官绅特权之时,亦难免心中怀有疑虑。
于贾瑞看来,这倒算是相对公平。
勋贵世家有土地庄园,亦有少量特权,所付代价乃是失却实权,其子弟若想出人头地,虽起步比寒门略高些,却也须得有真才实学。
官绅世家仅一道门槛,越过科举那门槛,便可平步青云。
即便越不过,凭着家族之财富,在地方上亦拥有特权与实权。
这确是不甚公平。
有能耐便考过去,做了官便有数千上万两的俸禄,手中亦握有权柄。
过不去,便须交出手中特权,过那与普通百姓一般的生活。
祖父为官,何以便要荫及孙辈?
这新政,贾瑞自是全力支持的。
幸而众人之尴尬并未持续许久。
朱国瑞率先而为,众人皆依次上前,写了印结,让随员领了银子。
贾瑞满意地一笑,说道:“其余的佐官、吏员,其银两会陆续送至各府、州、县的库中,由主官发放。”
“多谢大总管!”
众人皆大喜,一同躬身致谢。
…………
…………
“瑞哥哥,”贾瑞退回车队之际,湘云将窗子掀开,笑着说道:“你这发银子之人,竟比那领银子的还要欢喜呢。”
“可不是么?”贾瑞但笑一回,旋即晃了晃手中的黄册,笑道:“这物件,可比银子要值钱得多。这些事儿一旦开了头,大周便会发生急剧之变,往昔旧物将要被打破,民间与商业将会更具活力,此乃一件大好之事。”
确为大好之事。
黄册一上,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
此等诸事皆做完之后,官绅特权取消,最为紧要者,便是大肆兼并田亩之动力便没那般足了。`如.蚊?蛧_ _追~嶵,新!彰!节\
众多资金将会投于商业,投于海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