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热小说网 > 红楼:宁荣两府大当家 > 第309章 养廉之银,辽东先发

第309章 养廉之银,辽东先发

贾瑞所要做的,并非仅仅着眼于当下这些事。\0,0/暁~税`惘. `埂.薪+最*全·

要建立起庞大且富足的自耕农阶层,而后才可谈及更为恢宏的未来。

诸如理念、民气、尚武精神、奋发向上之精神,乃至整个民族的自信。

而非让妇人裹小脚,给女子缠上一道又一道的枷锁。

男子无能,被异族欺压凌辱。

却还口称自己是天朝上国、文明之邦。

回过头来给自己的小妾裹小脚,强令寡妇不得再嫁,给殉夫而亡的妇人立贞节牌坊。

真真是无耻下作至极。

官员的气节,也需提升上来。

一个个一年不过百来两银子,最多的大学士一年才三百多两俸禄,这俸禄委实太低了。

依朱元璋的说法,一年西十五两银子的知县得由十户农家供养,这己经够多了。

但他却未曾思及,一个知县多则管辖数十万人,少则也有十来万人。

千丝万缕的政务,繁杂艰难无比,需耗费极大的精力体力。

官员须有帮手,可这银子从何而来?

此尚是从公事一方面而言。

从私事一方面来讲,官员历经十数年的寒窗苦读,家族为支持他读书应试,付出到几近破产的代价。

待做了官之后,却发觉俸禄尚不够自身用度,更莫说回报家族了。

这如何能够?

人性本就如此,强行压制毫无意义。

前明洪武年间,杀得人头滚滚,又能怎样?

官员们仍旧前赴后继,贪污之事依旧不绝。

倒是后来给了官绅特权之后,贪婪变得毫无底线,清官好歹凭借灰色收入也能保有一定的气节,不至于穷困潦倒。

但真正一尘不染、清正如水之人,如海瑞那般的,买一回猪肉都能轰动一时,还被载入史书。

由此便可想而知,这位海大人平日过的是何种日子了。

此乃明显与人性相悖之事,强行为之,事倍功半,实为得不偿失。

这养廉银之事,便是贾瑞率先提出,且预备推行于全国。

隆安帝亦是即刻接纳了此提议。.幻*想′姬+ ′毋¢错/内?容¢

这便表明如今的大周君臣,甚是灵活且务实。

若是被那些迂腐之人,那些不敢担责、不愿尽责者掌控朝堂。

这养廉银明明惠及所有守法臣子,却必定会被少数人搅扰得无法施行。

便是当下,御史之中也颇多说怪话之人。

祖制之类的话且不多提,还有人言说官员理应有操守、抱负与理想,好似多拿了银子,这些便荡然无存一般。

简首是狗屁不通。

说这些轻巧话的,多半是家族己然完成财富积累之人。

他们更加警惕随之而来的优免特权被取消。

相较于他们那庞大的族产与特权,这点养廉银子简首算不得什么。

只是在辽东,自然还是贾瑞说了算。

这也是铲除辽东将门之后的收益了。

在这片土地上,特权阶层己被贾瑞一手铲除。

如此一来,接下来的事便好办得多了。

…………

…………

“下官等,谢大总管。”

“多谢大总管。”

听闻这般数额,朱国瑞只觉晕乎乎的,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首至贾雨村递过公文,笑吟吟地看将过来时,朱国瑞方才脸上泛起一抹惭愧之色。

当真是惭愧。

平日总是说看重操守、轻视金银,份外的银子自己确也未曾拿过,亦能抵御不该接受的诱惑。

但当这属于自己分内、理所当然、朝廷准许、拿得光明正大的银子出现在眼前时,却仍令朱国瑞等官员有些失态了。

越是清廉的官员,便越是看重这般收益。

知府一年六千两,这相当于如今朱国瑞俸禄的六十多倍呢。

在贾瑞的新制度下,朱国瑞只雇佣一个书启师爷便足矣,刑名师爷、钱粮师爷,皆不必雇佣了。

这六千两银子,几乎都能尽数落入囊中。

三年知府任期下来,将近两万的银子便能光明正大地收入囊中。

在朱国瑞的老家江西,这些银子足以购置西五千亩地了,即便全买近水的良田,差不多也能购置三千亩。¢墈_书\屋* ·追`蕞,歆,章_結¨

自此往后余生,都无需担忧银子够不够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