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都要查看汴梁的军情邸报,听说军改受阻,竟连夜写了七封亲笔信安抚重臣。
“殿下,时辰不早了。”宗泽低声提醒。赵翊这才惊觉日头已升至中天,阳光将徽宗的银发镀上金边。
他上前半步,伸手搀扶:“父皇,回宫吧。”这一声“父皇”,从胸腔深处迸发,带着前所未有的真挚。
回宫的仪仗缓缓前行,赵翊与徽宗同乘一车。
车帘半卷,能听见百姓们的欢呼与祝福。
徽宗从袖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桂花糕:“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御膳房的桂花糕……朕特意让厨子做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糕点的甜香萦绕鼻尖,喉头一阵发紧,他接过桂花糕,咬下一口,软糯香甜在舌尖散开,竟比记忆中任何珍馐都美味。
“军改之事,可还顺利?”徽宗突然开口,目光望着车外熙攘的人群。
赵翊微微一怔,如实道:“有几位老臣仍有异议,但儿臣……”“不必说了。”徽宗抬手打断,“朕已命人拟旨,三日后禅位于你。”
车中陡然安静,唯有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轱辘声。
赵翊猛地转头,正对上父皇含笑的眼眸,那目光里有释然,有欣慰,更有沉甸甸的期许。“这些日子,朕想明白了。”徽宗轻轻叹息,“江山需要年轻的肩膀来扛,而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泪水不受控制地涌上眼眶,赵翊别过头去,望向车外飘扬的旌旗。
百姓们的笑脸、将士们的铠甲、宗泽与种师道坚毅的背影,与父皇鬓角的白发重叠在一起。他终于明白,所谓的“昏君”不过是当时残酷的历史造成的,而眼前这个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在弥补曾经的遗憾。
夜幕降临时,汴梁城张灯结彩,爆竹声此起彼伏。
赵翊站在宣德楼上,望着满城灯火,手中攥着父皇刚刚赐下的传国玉玺。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在月光下泛着幽幽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王朝的新生。
远处,御书房的灯火依旧明亮。赵翊知道,父皇正在为三日后的禅位大典忙碌。他忽然想起白天接过桂花糕时,父皇指尖的温度,那温度一直暖到心底,驱散了前世所有的阴霾。
靖康元年的这个四月,注定要载入史册。
不是因为耻辱,而是因为父子同心,君臣携手,为大宋的未来,点燃了新的希望。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汴梁城,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而赵翊,将带着父皇的信任与期许,肩负起复兴大宋的重任,向着那个他日夜期盼的盛世,大步前行。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