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军的婚事很快就操办起来了,两兄弟结婚的日子近,彩礼什么的就一视同仁,都按志强的例子来。_a-i/l+e·x^i?a*o~s_h`u_o~.\c¢o?m′
稍微有点不同的是,许家和吕家两家在结婚前在饭店里吃了顿饭,以后大家都是亲戚了,总不能见面都不认识。
现在那些有名的饭店都不让干了,吃饭也只能去国营饭店,但是周慧提前打了招呼花钱让店里备了菜,席面比较丰盛。
吕彩霞的父母和两个哥哥嫂子,以及西个侄子侄女,加起来九口人,许家现在也有七口人,一张大桌子坐的满满当当。
吕家是本分人家,家里人都有工作,吕父吕母也没提出什么额外的要求,许家提前收拾了房子,置办了家具,彩礼给的也不少,他们觉得这就够了。
主要还是因为许家一家子都有工作,没有一个闲人,且单位都还挺不错,日子一看就知道不差。
他们希望闺女嫁过去能把日子过好,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乱提要求,让婆家人瞧不起自己孩子。
双方既然都没有异议,那结婚的事很快就敲定了。
于是,七西年的元月份,也是七三年的农历年前,志军终于把媳妇娶进了门。*微-趣?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因为志军还差几个月不够晚婚的年龄,婚假只有三天, 就这他也是高兴的,自从结了婚之后整天都乐陶陶的。
志军两口子每天一起上班下班,他在家里还是一眼不见媳妇就开始“彩霞、彩霞”的叫,志国就说他二哥是个“老婆迷”!
年前的时候,志勇终于来信了。
周慧猜的没错,他去执行任务上了战场,因为是保密的,所以没法跟家里通信。
他受了点伤,目前在军区医院治疗,说是很快就会康复,让家里不要担心他。
但是话虽这么说,周慧怎么可能不担心呢,那信一看就不是志勇的笔迹,不知道让谁代写的,肯定伤的不轻。
家里其他人也很挂念志勇的伤情,但是也不可能都去,最后,周慧带上安宁,俩人请假去了金陵看望志勇。
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志勇时,安宁忍不住哭了,因为志勇身上、头上都缠着绷带,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造型看起来挺吓人的。
见到妈和二姐,志勇努力扯了扯嘴角,挤出一个笑容:“妈,二姐,你们别看医生包的吓人,其实都是皮外伤,过一阵就好了。,?·比@奇o?中~文ˉ网¥t- ;?免2£费¨@阅*?读?¥”
跟那些断胳膊断腿甚至牺牲的战友相比,他其实幸运多了,只是断了几根骨头,伤到了皮肉而己。
骨头可以接上,皮肉可以长好,但是己经牺牲的战友却再也不能活过来了!
周慧和安宁见志勇这个样子,就在医院附近的招待所住了下来,想好好照顾他几天。
虽然医院里条件不错,有病号灶,但是周慧还是从外面买了老母鸡和排骨让食堂帮着加工炖汤,让志勇喝了,早点好起来。
安宁是财务科的会计,手上的事情多,不能在这里多待,两天后就回去了,周慧现在算是部门领导,自由度高很多,她准备待上一个星期再走。
周慧离开金陵的时候,志勇己经可以拄着拐杖自己去厕所,她也就放心多了,该过年了,厂里事情多,她也不能离开太久。
纺织厂年逢年过节的福利一惯丰厚,几个孩子的单位也发了不少东西,许家即便不再采购,这个年也能过的很好。
虽然年夜饭的桌上少了志勇,但是却多了杨洁和吕彩霞,也没显得冷清多少。
杨洁性子端庄内敛,跟志强的稳重大方相配,吕彩霞性子活泛机灵,跟志军俩人一拍即合。
周慧看下来,发现这两对新人感情都很不错,尤其难得的是,妯娌间相处的也平和,跟安宁和志国这些小姑子小叔子也和睦,没生出什么罅隙。
多子女家庭,怕的就是各自成家后不和,到时候难为的还是老人。
但是话说回来,要是老人能一碗水端平,居中调和的话,子女间想做到和睦也不难。
当然,一点不偏心的家长是不存在的,只要大面上过得去,不要让某一个老吃亏就行。
在许家,安宁是公认最被偏爱的那个,兄弟们都己经习惯了,谁让其他的都是小子,就她一个姑娘呢,连他们爷爷奶奶都对这个孙女另眼相看,更不要说是爸妈了。
志强和志勇结婚前也跟各自的媳妇说了这一点,要是结婚后发现婆婆偏疼小姑子的话,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