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热小说网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10章 邢台市《威县》

第10章 邢台市《威县》

区内设出入口,极大方便了对外交通。金水河、老沙河生态景观带纵贯南北,为镇域增添优美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两大重点项目,威县通用机场位于孙家寨村村西,机场首飞活动已成功举办,未来将在通用航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位于镇域北部,为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方家营镇结合自身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利用生态景观带和田园风光,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和体验田园生活。

(十三)第什营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第什营镇以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为支柱,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特色种植方面,花卉、苗木、中药材种植规模较大。花卉苗木基地培育多种观赏植物,供应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中药材种植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养殖产业以家禽、家畜养殖为主,通过科学管理和疫病防控,保障养殖效益。第什营镇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和农产品展销会,将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同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村庄道路整洁,绿化美化良好,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居民和游客创造舒适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十四)张营乡

张营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设施农业种植模式,建设蔬菜大棚、水果温室等。种植的蔬菜、水果品质优良,市场供不应求。张营乡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建设电商服务站,培训农民电商技能,通过网络平台将本地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文化广场成为村民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l/a+n\l_a¨n^w\e¨n+x!u^e^.\c¨o~m¢同时,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增强村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威县的历史可追溯至大禹治水时期,鲧堤遗址便是重要见证。鲧堤在威县境内长度约20公里,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至今仍保留大致规模,堤高约7米,宽达15米。从残留形态可窥见当年先民筑堤防洪、改造自然的艰辛与智慧。西周时期,威县地域属邢国;战国时归赵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此地属巨鹿郡。西汉后期,汉平帝封宗亲刘如意为广宗王,设广宗国,威县地属之。东汉初期设经县,属安平国。此后历经朝代变迁,行政区划不断调整。隋初在经县废址设经城县,后分置府城县,属贝州。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杨广名讳,广宗县改名宗城县,此时威县地为经城、府城、宗城三县之地,隶贝州。唐朝初年,在宗城县设宗州,三县归属宗州。宋初,宗城、经城二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1073年,经城县降为镇,并入宗城县,威县境成为大名府宗城地。金代,宗城县属河北西路洺州。元太宗六年,宗城县并入洺水县,仍属洺州。1247年,洺水县遥隶邢洺路威州。元中统三年(1262年),邢州升为顺德府,威州属之,后又改属广平路。明洪武二年四月,威州降为县,始称威县,属广平府,此名称沿用至今。清代,威县属直隶省广平府。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先后属冀南道观察使、直隶大名道、河北省等。1937年威县沦陷后,出现抗日政府、国民党政府、日伪政府并存局面。1945年6月,威县解放,周边县在境内的“插花地”划归威县,属冀南行署四专区。1949年8月,属邢台专区。此后,虽有部分行政区划变动,但威县基本格局稳定,逐步发展至今。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威县孕育出灿烂文化。这里走出宋朝名相范质、明朝兵部尚书贾待问等历史名人。同时,威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南党、政、军机关曾在威县驻扎长达7年之久。现存的冀南区委、行署和129师指挥部、冀南报社、冀南书店、宏济医院等革命遗址,见证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此外,还走出中国改革开放先驱之一任仲夷、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刘杰、着名诗人王亚平等名人。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威县乱弹、梨花大鼓、威县梅花拳三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威县乱弹唱腔独特,表演形式丰富;梨花大鼓旋律优美,说唱生动;威县梅花拳刚柔并济,兼具武术与文化内涵。土布纺织工艺、十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