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姜礁,也是满心不情愿地给贾瑞行礼。
虽说姜礁是国公世子,将来赵国公或许不降等承袭,姜礁依旧会是国公。
可贾瑞将来亦是国公,并且也是节度使。
贾瑞可是节度使兼大将军。
又新立了旷世之功。
姜礁若稍有自知之明,便该承认,贾瑞在军中的地位己然远高于他。
如今的大周军中,也就是赵国公姜铎,差不多还比贾瑞领先些许。
贾瑞抬手示意,令众人免礼。
众人却依旧依着规矩行了军礼,而后才皆入座。
一时间场面冷了下来,众人面面相觑。
过了片刻,姜礁生硬地说道:“大将军,明日的安排是各镇边军依次沿着城外二十里摆开阵列,从正阳门入城,经御道首抵大周门,而后到承天门前献俘。”
贾瑞诧异道:“不在午门献捷了?”
“人太多了。”榆林总兵李锐笑道:“咱们带过来的轻骑便有两万余骑,再加上京营的兵马,单是沿途摆开的兵马就有十几万人,还有朝中的宗室勋贵与文武官员,以及瞧热闹的百姓。明日沿着御道,人数不下百万。这么多人,即便隔开百姓,午门那献俘的场地也是不够用的。”
“哦,明白了。”
现今的承天门自然是没有广场的,但也是极为空旷之处。
姜礁又道:“大将军可有什么特别的吩咐?”
“没有,嗯,有劳姜节度使了。”
姜礁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贾瑞自然也不会客气,打起了官腔。
一副上司的模样。
姜礁的脸色愈发阴沉了。
这个节度使近来的日子可不好过。
因擅自令山东和河南两镇加急北上,此事虽经姜家极力压制,却仍有不少御史闻风弹劾,姜礁很是狼狈。
隆安帝对此事亦是极为不悦,放出话来,说是山东镇重建需得力将领坐镇,看样子是欲将姜礁这位京营节度使调任山东镇总兵之位。
这便算是贬谪了。
“若无事,末将便告退了。”
“姜节度慢走。”
李锐等人也站起身来,笑着向贾瑞辞别。
这些边军重镇的总兵,或多或少都与姜家有些瓜葛。
甚至有的本就是姜家之人,或是门生关系,或是姻亲关系。
虽不至于像姜礁那般冷峻无礼,却也不会留下来巴结奉承贾瑞。
唯有冯唐留了下来。
冯紫英早便赶了过来。
待外人走后,冯唐用力地拍打着冯紫英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
…………
“做得甚好。”
冯唐似打铁沙掌一般拍打了一阵,这才一脸欣慰地夸赞起儿子来。
冯紫英被打得龇牙咧嘴,却也并未躲避。
眼中隐隐有泪花闪烁。
在这红楼世界之中,曾提及冯紫英精通骑射。
还与卫若兰等人参与过铁网山打围之事,而后带伤而归。
贾瑞觉着那是一场未遂的政变。
冯家先前与贾家立场相同,皆追随义忠亲王一脉。
贾瑞出现之后,贾家改弦更张,冯家亦紧紧跟随。
如今冯唐成为一镇总兵,爵位擢升至一等子。
冯紫英先前为都尉,此次大战狠狠挣了一笔军功,至少也能官至统制或是副都指挥,也就是副总兵之职了。
冯家,总算有了振兴之象。
冯唐的欣慰是发自肺腑的。
冯紫英尚未及二十,往后即便再无战功,单是凭熬年头,也能熬到节度使或者总兵的高位。
待至冯唐这般年纪时,至少能保住冯家的一等子爵位,甚至更上一层楼,成就侯伯这样的显赫爵位。
世家出身之人,心中亦有振兴家族的执念,且比普通人家要强烈许多。
“大将军,多谢了。”
冯唐与冯紫英简短交谈了几句,便转过身来,对贾瑞说道:“若非追随大将军,冯家恐怕不会有如今这般局面。”
“贾家和冯家此后理当荣辱与共。”贾瑞笑道:“冯大叔莫要客气了。”
“大将军所言极是。”冯唐道:“我此番前来,一来是迎伴大将军入京献俘,二来便是劝大将军莫要在京中停留太久,先请命出镇,而后与户部商议好钱粮的底数,索要一些经商的特权,便赶紧离京。”
贾瑞问道:“可是有什么对我不利的风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