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断不会有何变数。”
天聪汗驱马,速度并不快。
身旁有百余名持盾的白甲护军。
这些护军乃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身经百战,武艺远胜普通护军。
此皆为从前锋与护军两大万户中遴选而出的百战精兵,几乎人人皆可力敌百人。
每人皆披三重铁甲,却仍能健步如飞,反应机敏。
每种兵器,人人皆擅使。
铁矛、挑刀、虎牙枪、柳叶刀、顺刀、短斧、狼牙棒,诸般兵器于他们手中,皆能运用自如。
其劲力较普通将士大得多,反应更为迅捷,射箭更为精准,招式亦更具杀伤力。
数十名周军将他们其中一人团团围住,最终仍会被其反杀。
除非出其不意骤然突袭,一举将其重伤。
不然,这些人形猛兽总能寻得空隙,不断反杀。
前锋万户者,便是百多年前的葛布十贤。
护军万户者,便是百多年前的白摆牙喇。
天聪汗身旁的这百余名卫士,乃是从这两个万户中再次精心遴选出的图巴鲁。
仅区区百人,便可攻破大周内镇的一个州县,千余守军亦非其敌手。
于这百余人的护卫之下,天聪汗驱马前行,望着战场局势,喃喃自语。
诚然,此刻左侧的弓骑己然反应过来。
仅有两万余人黏着周军步阵,持续打击。
三万余人转往侧面攻击,朝着周军铁骑的侧后方袭杀而去。
中军三万,侧翼三万,六万余人对阵一万多人的周军铁骑。
尚有万人左右的步兵防线,以及三河城头的数千人。
此仗,天聪汗瞧不出自己有战败之可能。
亦不可能有暗中挖掘的陷马坑与壕沟。
周军自家亦要移动,怎可能掘出大规模的陷马坑来。
哨骑总归是要先行跑动侦察的,身经百战的东虏将士岂会犯这般低级的错误。
现今弓骑率先趋近铁骑营的侧后方。
眼前仅有城下营垒的万余步兵。
三万骑兵对阵万余步兵,对方无论如何亦是抵挡不住的。
而后前后夹攻。
周军的铁骑营确为骑兵中最为强悍者,不比前锋万户和护军万户逊色。
然六万骑兵前后夹击,铁骑营怎可能取胜?
“此役过后,周军必损失惨重……分拨一部兵力南下抢掠,大半主力留于北方之地,还有周军西北的诸多边军前来。只是此次却不能继续作战了,再打下去,战马疲瘦,将士困乏,极易损失过重。两个月内回师,所获颇丰,待到来年再来之时,怕是部族长老、亲贵都会全力支持。”
“征发三十万人入周境,大肆劫掠!至多三次至五次,周国黄河以北之地便会彻底残破衰败,不复为一国矣。于我大金而言却无甚紧要,即便周国北方仅余千万人口,其供养我三十万骑兵之国力亦是绰绰有余。我只要破坏,无需生产,以战养战,周国这般以农耕立国之大国,怎会是我大金的对手?”
天聪汗亦是志得意满,信心十足。
此确为一场不对等之战事。
游牧与渔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与农耕大异其趣。
即便将大周北方破坏得再厉害,于他们而言亦是足够。
昔日北元入侵天朝之时,甚至欲将北方汉人屠戮殆尽,把所有农田皆变为牧场。
后来幸有契丹降臣劝谏,留下汉人充作奴隶,令农田产出粮食,使汉人织布、纺丝、挖矿,如此获取之财富更多。
如此,北方残余的汉人才得保全性命。
先予以破坏,致使中原朝廷财政崩溃。
而后自身于尸骸之上吸血,足以让这些规模虽小却精悍的异族继续壮大自身了。
终至将中原王朝彻底倾覆。
所有百姓沦为奴隶。
天聪汗目中异彩频现。
身处军阵之中。
耳际传来激昂的海螺号声。
旗帜飘扬,矛枪林立。
铁蹄翻踏,处处皆是奔腾向前的战马马腿。
骑士们凶残且勇悍。
此乃东虏耗费数十载抚平创伤、恢复实力后打造出的当世最为强劲的骑兵。
绝无失败之可能。
没有失败的缘由。
天聪汗目光炽热,似己瞧见中原之地落入己手。
他要如同早年的天聪汗一般,建国称帝。
创立百年基业……
眼前那汉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