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脸色一怔,有些不解贾母之言。
贾母轻抚着黛玉的头顶,笑道:“咱们私下里说的话,回头莫要告知你父亲。忠顺王向来与皇上亲近,他与咱们贾家两府的种种纠葛争执,岂能不奏报皇上知晓?如今忠顺王出面刁难,皇上则是相机行事。瑞哥儿若打赢仗立了功,贾家人若生出事端,无形中瑞哥儿就得拿出一部分功劳来抵贾家人的罪过,此为其一。其二,也是提前制造些舆论影响,将来倘若瑞儿真让皇上觉得功高震主,需要拿贾家开刀问罪时,也算师出有名……贾家早就多行不法之事,子弟大多是不肖之徒,可是这个理儿?”
见黛玉一脸震惊,贾母反倒笑了。
“这种事情,从国初太祖朝,到太宗朝,再到太上皇景和朝,还有当今圣上隆安朝,哪一朝都少不了的。”
“皇家者,既需文官效力以治国,武将率兵以保国,却又担忧文官结党营私,武勋心怀不轨。故而不论臣下如何忠心耿耿,压制与分化之举实不可免……便如太上皇之时,彼时铲除了几家权势过盛之功臣府邸,太上皇便安排我贾家和姜家于军中相互争斗,两家一家承开国之脉,一家承景和之脉。奈何你外祖父代善公天不假年,贾家于军中之人脉遂被姜家取而代之,方使姜家独揽大权。你那瑞哥哥一经出世,皇上为何定要扶持于他?盖因贾家之人脉自会追随,且你瑞哥哥又颇有能耐,足以制衡姜家。不论那姜老鬼如何佯装忠心,皇上亦必扶持可取代他之人。如今你瑞哥哥能耐太大,本事过高,姜家恐也难以抵挡。是以,皇上反倒要扶持姜家,助贾家之对手打压贾家……”
“此即为帝王权术,玉儿,你可懂了?”
贾母长篇累牍,苦心孤诣。
自然并非为着让黛玉跻身朝堂。
却是要使黛玉明白几分,日后果真与贾瑞成了亲,成为宁国府当家主母之后,好成为贾瑞的得力帮手。
原是贾母眼睁睁瞧着贾家渐渐沉沦,心中只想着保住基本的富贵便罢了。
老太太心中最疼爱的是宝玉,其次便是黛玉。
也曾想过让两个玉儿亲上加亲。
如今早己断了此念。
即便未曾有贾瑞出现。
林如海累世为列侯,家世与贾家相较不遑多让。
林家人口稀少,几代传承下来的财富数以百万计。
又仅有黛玉这一女,林家并无宗族之人,这些家资皆是黛玉的陪嫁。
如今林如海又入了内阁,成了次辅大学士。
不论家族财资,抑或现今之权势,贾家若没有贾瑞,早被林如海甩出十八条街去了。
宝玉……
己是配不上黛玉了。
当然,若没有贾瑞凭空冒出来,贾母便是舍了这张老脸,也定要替宝玉求下这门亲事。
估摸着林如海亦能应允。
好歹宝玉与黛玉自幼一同长大,贾家又是贾母当家,必不会委屈了黛玉。
如今,这些话自是毋庸再提。
贾母此刻这般苦口婆心,亦是将贾瑞视作贾家最大之机遇与希望。
此关若能迈过,往后数十年之富贵便有望了。
至于皇上与忠顺王会使绊子,给贾家制造些人为的困厄,甚至于军中树敌。
这些事在老太太眼中亦是屡见不鲜。
皇家若没有这些制衡之法,反倒更令人心忧了。
…………
…………
“可是贾家那老封君来了?”
南安太妃正撕扯着鸡腿肉喂八哥呢。
闻得此言,冷冷一笑,说道:“不过是为了她家中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罢了。忠顺王府己然拿了人去,人家有凭有据,现成人证就在贾家拿着呢,我拿什么去与忠顺王府说情?这老太太,越老越糊涂了。去告诉她,就说我身子不适,见不得外客,请她回府去吧。”
…………
…………
北静王妃与北静王正在后园漫步。听闻贾母前来。
北静王妃嫣然一笑,说道:“王爷,可要妾身前去羞辱那贾家老妇一番?那个贾瑞,曾当众羞辱王爷,妾身早就耿耿于怀。这一阵子贾家接连失势,贾瑞却又捞着个机会出城打仗去了。这一去呀,最好是莫要回来才好。贾家这老妇,妾身也想好好羞辱她一回,瞧瞧她教养出的这些孙辈,简首将贾家祖上的颜面都丢尽了。”
北静王妃提及贾瑞之时,亦是满脸恨意。
北静王年纪尚轻,与王妃成婚未久,夫妇间感情颇佳。
加之王妃乃是宗室之女,自幼娇生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