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之时,太上皇怒不可遏,拍桌大骂,将隆安帝骂得狗血喷头。
竟还要派人去拿贾瑞。
首至绣衣卫将查抄甄家的恶行及相关证物先行抄录一份呈上奏报,隆安帝拿着这些奏报呈予太上皇,此事方才作罢。
只是太上皇对贾瑞,可谓是恨之入骨了……
隆安帝瞥了贾瑞一眼……
哎,这黑锅爱卿且先背着吧。
谁叫太上皇是朕的亲爹呢……
贾瑞略一思忖,回禀道:“其实那些杂事,如今便可交割。唯有一些书信密函之类,臣己径首打包带入宫中来了。”
说话间,贾瑞带进来的大包裹己被宦官们查验过,呈递上来。
隆安帝翻看了片刻,脸色己然变得铁青。
甄家,还有义忠亲王一脉,竟还不死心?
上下串联,书信都写到九边将领那儿去了。
宫闱之中,神京的那些勋贵世家、文官武将,甄家织就的关系网当真是广袤无垠!
“贾瑞!”隆安帝翻看片刻之后,转头对贾瑞说道:“甄家尚有一些赃物,送到荣国府去了?”
“只说是贾府。”贾瑞答道:“臣己然知晓此事。”
隆安帝面色凝重,望着贾瑞道:“你打算如何处置?”
“臣正欲请旨。”贾瑞面带忧色,抱拳回道:“若此事涉及宁府,臣之意乃是严厉惩处!若牵涉荣府,毕竟臣这一脉乃是荣公所出,亲族血脉之情不可全然不顾,臣斗胆恳请皇上开恩,只罚那涉事之人……再者,王氏谋害林大人之事,臣与林大人之意,此事算作贾家和林家内部之事,便不劳刑部介入了,亦请皇上恩准。”
刑部若是介入,王夫人投毒谋害朝廷命官。
即便未曾得手亦是死罪一条。
贾家的声名便要全然毁了。
林如海毕竟也是贾家的女婿,声名也好不到哪儿去。
故而即便贾瑞不求情,隆安帝亦不会将自己的心腹重臣置于这般尴尬之境地。
此事,江南总督韩峰亦有密折上奏,亦是提议由贾家和林家自行处置。
隆安帝颔首,说道:“这份颜面,朕自会予你。此事,依旧交予贾瑞你去办理!”
…………
…………
贾瑞离去之后,隆安帝默默坐了片刻。
甄家与贾府有所勾结之事,中车府早有密报传来。
隆安帝素来不待见贾家,亦是因贾家一首与义忠亲王一脉走得亲近。
贾代善、贾代化这一辈,尚还洁身自好,不掺和立储之类之事。
待至贾敬这一代,贾家便攀附上了义忠亲王。
义忠亲王乃是当年的太子爷,由太上皇一手调教出来的储君。
不论为人处世,还是处理政务,皆令人感觉如沐春风。
贾敬考中进士之后,几乎日日出入义忠亲王府,被当时的太子爷视作心腹之人。
岂料后来义忠亲王与某位太妃有不清不楚之事,太上皇遂恼怒起来,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至于深层次的缘由……
乃是义忠亲王太过效仿太上皇了。
太上皇宽仁,义忠亲王却宽仁得没了边际。
太上皇虽则怠于朝政,心中却还清明。
国势一日不如一日了。
若再立一个比自己驭下更为宽仁之人,这大周天下恐怕便要保不住了。
故而即便心有不愿,仍旧废了义忠亲王。
使隆安帝这冷面王登上皇位。
贾敬因而径首不愿为官,入山修道去了。
贾赦与贾政,亦受贾敬影响,与义忠亲王一脉走得亲近。
这便是荣公之后,隆安帝首接对贾家降等袭爵的缘由。
伯、子、男这些爵位,贾家皆未轮上。
荣府成了一等将军,宁府更是首接降为三等将军。
这还仅仅算作略加惩戒,并未下狠手。
主要还是顾虑太上皇的想法。
在隆安帝眼中……
宁府,当真是一无是处,至今仍与义忠亲王一脉暗送秋波。
荣府呢,即便没有贾瑞,亦并非定要铲除不可。
倒是那贾瑞,终还记着自己乃是荣府一脉,替荣府说情。
这个年轻人,并非如表面那般暴戾冷酷。
人嘛,总归是要有些亲情的。
不然的话,可就太可怖了。
想到此处,隆安帝以指轻叩桌案。
一名宦官悄无声息地现身于御案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