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沐浴的习惯,幸福村的村民们经常洗澡,那是周粥要求的,否则大家之前都是能不洗则不洗,要是洗了澡反而生病,那才是麻烦事。
只有厕所,之前是男女分别五个隔间的标准建的,这个年代的人也不会蹲厕所,百来人还算够用。
但是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厕所外面时常排着长队,有些实在忍不住了,只能跑去村外解决。
可用过幸福村的厕所的人就很难回归过去的常态了,而且现在是冬天,在野外裤子一脱,冷风呼呼地刮,那酸爽,谁试谁知道。
所以村里现存的砖瓦和砺灰,直接被规划成了三个公厕,两个建在瑶人的居住区,一个加盖在现有的厕所旁边,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跑来跑去上厕所了。
此外,村学招收到小孩三十七人,成年扫盲班二十九人,郑文昭将他们分成了两个班,他的两个儿子替代郭叔和成了村学的全职夫子,总算是将郭叔和解放了出来。
如此一来,他只需要干自己职务范围内的工作,偶尔过来讲讲医理就没什么事了。
建筑队这边全力运转,加上其他部门的配合以及瑶人自己的帮忙,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房子以十天建八间的速度缓慢增长。
制衣厂那边,也缝制出了大家的第二套棉衣。
还有制糖厂,当临时工们看到一块块堆放整齐的红糖时,这才知道原来糖这种东西竟然是按堆来算的,他们甚至还能带些回去给家人吃,这不比其他的岗位要强?
这么好的待遇,一个个都用出了十二分的力气,生怕自己因为表现不好而被替换掉。
毕竟这几天下来,盯着他们位置的人可太多了。
幸福村这边人手已经足够,不再招人,那些人想进来怎么办?
就只能打他们的主意了。
幸福村因为涌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再次开始快速发展,而瑶人第二批西迁的队伍则是在二十三天后,抵达了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