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的价格打了下来。
当然,有钱人的情绪和韭菜也不能放过,所以他手上也有不少高端品牌。_¥.3/?8?{看+书!°网_ °-o首^£发.$*
因为上次在阿美利卡收获了足够多的钻石宝石之类的,他甚至还在内地开设了金店和珠宝店。
再加上张品根正苗红的爱国人士,还为国家赚到了足足好几个亿的美金外汇,所以他的产业在内地也可谓是一路绿灯。
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支撑下,内地的公司完全不需要担心亏损之类的。
现如今张sir每年纳税都是几十个亿,而且他还每年都会拿出好几个亿做慈善。
当然,虽然公司发展得很好,可要说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一次安排阿力和陈桂林去内地,最重要一点,就是杨建华反馈公司内部有些事情不好处理。
杨建华的工作范围主要还是对外的,她在家里才刚提了副处,这个身份在家里连一个县的主管都比不过。
至于说杨建华在外面的威风,却根本不可能用在家里。
她真要这么做,那下场绝对会很惨。
偏偏她还帮张品看着这么大一个摊子。
于是一些请托或者让她非常难以拒绝的事情也经常会出现。
不过一般来说,因为张品企业的特殊性,再加上杨建华身份的特殊性,还有上面的人发话,这些人也不会太过分。
甚至大部分人也并不是因为私利,他们也不是为了占张品的便宜。
他们只是为了让张品手上那些服装厂或者快消品工厂能落地自己看管的地方,或者从自己所在的地方买原材料或者招工之类的。
要么就是他们能提供平台,让张品的公司合作,双方开展建设或者研究之类的。
希望张品生意落地的,他们也放言承诺各种优惠,比如建厂的话地皮随便选,几年退税几年免税几年打折之类。
原材料也是优中供优。
合作那更是低姿态,只为了为手下人找一条出路或者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知识。
但是毕竟是地大物博,尽管大部分人都不是不讲理,甚至诚意很足,可难免会出现几个傻子。
偏偏这些人的身份地位,还不是杨建华能够处理的,所以她也不得不向张品抱怨。
对于这种情况,张品倒也没有准备硬刚。
实际上从他这些年的发展就知道,张sir并不是那种喜欢吃独食的,相反,他一向都讲究多个朋友多条路。
所以对于上面求合作的,他甚至没有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现如今要说发展,自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最好,要么就是首都圈了。
但是张品的快消品能够迅速做起来,实际上恰恰是因为张品布局广的原因。
现如今可不是几十年后,家里的基建还没有铺开,物流和信息流通还不是那么方便。
张品在第一波羊城和鹏城圈地然后当地主赚到更多的资金后,恰好也是当时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刻。
随着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好,原本何敏等人成立的服装产业其实已经开始没有足够竞争力了。
也就是因为她们一开始就是朝着建立品牌去的,而且布局够早,所以还能有一部分利润。
这时候如果何敏等人还是要坚持着老路的话,很快就会死在内卷之中。
毕竟这时候的家里人才刚刚脱离温饱,对于品牌的接受能力还不太够,再加上他们的品牌也不够财大气粗去打广告维持自身的品牌。
而何敏和玛丽当娜也很聪明,她们在发现生意遇到困难的时候,自然没忘记张品这个最大的依靠。
两人回了港岛,找到张品好好伺候了一番。
张品便提议他们把厂子往中部地区乃至于更远的东三地区搬迁。
反正不管是服装产业还是快消品的生产,技术门槛并不高。
现如今产业布局在沿海或者首都圈,主要还是交通以及这些地区的人民消费能力强,再加上基建和产业链和人力资源的问题。
但是这些对于张品来说却都不是问题。
首先以他公司目前的名气,并不担心去一些相对偏远的地方会遇到政策或者其他的阻挠。
甚至对于他的到来,当地都是翘首以盼的,真落地了,当地也保护得非常好。
再加上张sir本人也非常大气,他做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工厂,而是直接搞一整条产业链。
从技术到人才培养,乃至于整个供应链他都能够一个人投资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品牌在中东部便遍地开花,于是短短几年就开始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