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邪魔之道的修炼者们,在六成的为了自身安危外,还有四成是真心担忧人族未来在亿万生灵种族中的地位的缘由下,这才刻意挑动事端,极大渲染夸张了诡异能量的能力。
于是乎,自然而然的,正道修士与邪魔之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暂时握手言和了。
他们以雷霆手段彻底抹杀了那些已经浸染了诡异能量的修炼者和生灵。
但罪魁祸首——创造了能修炼出这种诡异能量的少年,却凭空消失了一般,任他们将原来的修真大世界翻了无数遍,任何犄角旮旯都找遍了,就是没找到那少年。
因此,修炼界最擅长卜卦的一名大乘期大能,消耗了五千年寿元算出了“道之危再现”的预言。
修炼界闻言顿时纷纷色变,想了一切办法,却得出无法避免的无奈结果后,所有修真界的修士,无论来自何种道途,何种种族,一个不落的全都立下了天道誓约:
“此生必穷尽一生追杀文儒雅及其门众,不死不休!”
文儒雅,恰是那位少年的名讳。
也因此,文儒雅创造的道途被称之为“儒雅之道”,那种诡异能量自然是“儒雅之气”,倒是与文儒雅原本的打算不谋而合。
文儒雅一开始就想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领悟的道途,但刚出山的他心底还是带着始终没有抹除掉的自卑,面对天生或者后天经过逆天手段谋得修炼天赋的修炼者们,他从灵魂深处涌现的自卑感让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宣告自己的道途之名。
而且,在以绝对的实力挫败了曾经侮辱他的人后,文儒雅发现自己的儒雅之道还未完善,所以他放弃了在修炼界打拼的念头,尽可能的收敛气息,来到了凡俗界,以凡人的身份生活着,从不显露任何修炼有关的能力。
而且机缘巧合的,文儒雅救了一个凡俗王朝的太子,相处之时他无意间流露出的儒雅气韵让太子误以为是一名饱学之士的儒家大能,遂再三邀请文儒雅加入朝廷,一展才华。
文儒雅仔细研究了一番凡俗的孔孟儒家学说,倒是真与自己创造的道途某些方面极其相似,当下假装推诿了一番也就应下了。
等修炼界到处寻找他的踪迹时,他已经官拜一品,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官场的勾心斗角,沉浮坎坷,将文儒雅的道途彻底磨练圆润了,之前的缺陷也是被弥补淬炼过了,他已经能完美的掌控儒雅之道的气息,收放自如。
就是那种浸染能力,也由不可控变成了只需修炼儒雅之道的人自身的意念可随意操控的地步。
如此一来,修真界找不到文儒雅是再正常不过了。
或许是年幼时遭受太多具有修炼天赋者辱骂欺压的经历,文儒雅对修真界打从内心里就格外抵抗,他索性将自己的道途就放在了凡俗界,在红尘中历练打磨道心,哪怕终身无法飞升上界,也死而无憾了。
有文儒雅这位开山鼻祖的言传身教,儒雅宗——文儒雅在卸任宰相之后创建的宗门,也对修真界没什么好感,尤其听说了修真界的那则入门必须立下的天道誓约之后,更是将他们对修真界的最后一丝渴望也斩断了。
儒雅宗从不现于人前,其门下弟子在凡俗界并不少,但每个儒雅宗弟子从不会对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提及宗门之事。
他们都有各自本身的身份遮掩,无论是纵情山水当个闲散儒家大能,还是徜徉官场磨练,抑或其他各行各业,从未引来修真界的丝毫关注。
更为特殊的是,儒雅宗的弟子有不少还具备修炼天赋,能正常修炼踏上修真界,成为高高在上的修士。
自然,这些弟子因各种各样的缘由,也有真正进入修真界的。
可摄于那则天道誓约的震慑,他们起初在修真界也没有接触普通的修炼方式,只是混迹于凡人中讨生活罢了。
而当第一个拥有修炼天赋的儒雅宗弟子因家破人亡被追杀的走投无路之后,只得逃到了修真界,又怕凡人中还有追杀者的眼线,无奈之下,视死如归的被迫立下了天道誓约,准备踏一踏那普通修炼之途,做好了哪怕被天道抹除也好过死的憋屈的心理建设:
“此生必穷尽一生追杀文儒雅及其门众,不死不休!”
然而,令他惊喜交加的事情发生了,天道反噬并未降临,这说明天道并不认可这则誓约!
当这名儒雅宗弟子将这则消息传递到儒雅宗之后,拥有修炼天赋的弟子们也纷纷来到了修真界。
毕竟,他们的儒雅之道能与任何一种修炼方式完美融洽